WSL2 中使用 systemd 管理 podman 的 container

原本使用 wsl-distrod 來作為 wsl 中 systemd 的實現方式,後來 microsoft 宣布 wsl 支持 systemd 後,distrod 等等 repo 就沒有在更新了呢,是巧合嗎?我不這麼認為。 這篇簡略紀錄 wsl2 中啟用 systemd 作為 process 管理工具以及配合紅帽推出的 podman 來取代(斷捨離)docker desktop。 環境 wsl2 + ubuntu 22.04 ❯ neofetch .-/+oossssoo+/-. raiven@raiven `:+ssssssssssssssssss+:` ------------- -+ssssssssssssssssssyyssss+- OS: Ubuntu 22.04.1 LTS on Windows 10 x86_64 .ossssssssssssssssssdMMMNysssso. Kernel: 5.10.43.3-microsoft-standard-WSL2 /ssssssssssshdmmNNmmyNMMMMhssssss/ Uptime: 3 hours, 10 mins +ssssssssshmydMMMMMMMNddddyssssssss+ Packages: 2005 (dpkg), 4 (snap) /sssssssshNMMMyhhyyyyhmNMMMNhssssssss/ Shell: zsh 5.8.1 .ssssssssdMMMNhsssssssssshNMMMdssssssss. Theme: Adwaita [GTK3] +sssshhhyNMMNyssssssssssssyNMMMysssssss+ Icons: Adwaita [GTK3] ossyNMMMNyMMhsssssssssssssshmmmhssssssso Terminal: Windows Terminal ossyNMMMNyMMhsssssssssssssshmmmhssssssso CPU: AMD Ryzen 9 5900X (24) @ 3....

2023-02-13 · 3 min · 507 words

在 AWS 上使用 EC2 建立 FRP 玩玩內網穿透

前言 TL;DR 2022 年上旬熱衷於軟路由,在 Raspberry Pi 4b 上裝了 openWRT 來玩,使用 USB 網卡作為 LAN NIC,雖然使用上完全沒有問題,但透過 USB 始終有個芥蒂,「就不能多個 pci-e 來接網卡嗎」,於是衝動順勢買了 Mikrotik RB5009UG+S+IN。 RB5009G 為 arm64(ARMv8),系統為 RouterOS v7,透過 ZeroTier 插件可以實現內網穿透以及 VPN,一直以來可在外連回家裡做事,連 Jellyfin 使用起來都很順。 事出必有因,ZeroTier 的服務器在未知的地方,VPN 的設定也是在網頁上設定,即便不需要太過擔心,但若是 ZeroTier 被攻擊,那自己的內網也危險了。後來又遇到一次,在某處透過 Windows rdp 連回家開 VScode 做事,但敲鍵盤會有一到兩秒的延遲,加劇了需要替換掉 ZeroTier 的想法。 frp 是一個由 golang 寫出來的 reverse proxy…,其他的到 github 看比較清楚 XD。 這篇文章主要是透過 frp 建立內網穿透,雖然大部分都在建立 AWS EC2 instance,frp 的建立實在是非常簡單,VPN (maybe WireGuard?)的實現會另外再寫一篇。 事前準備 一個 AWS 帳號 一台 linux 主機作為 frp client 建立 Amazon EC2 建立執行個體 建立好帳號後,進入 AWS console,點擊 EC2。 點擊啟動執行個體 取名為 frp-tunnel 選用自己習慣的 linux distro,這邊我習慣使用 ubuntu,故選 ubuntu 22....

2022-11-19 · 3 min · 457 words

logitech media server 搭配 docker 實現雙機分離

前言 雖然官方 releases 頁面似乎還沒發布,不過前一陣子把 piCorePlayer 升級到 8.1.0,看起來似乎還是 unstable,懶得倒版回去 8.0.0,趁這個機會把一直想玩的雙機留兜起來。 雙機顧名思義為 client 與 server 分開在兩台機器上,piCorePlayer 的 client 為 Squeezelite,server 則為 Logitech Media Server,事實上在 windows 上也有 client Squeezelite-X可以玩,預期中的最終成品將會是「三機流」吧 XD LMS 解決方案 採用 lms community 的 docker image lmscommunity/logitechmediaserver 作為這次 server 端的 service。 安裝流程 此篇文章使用 portainer 作為 GUI 方便演示,若熟悉 docker 與 k8s 的可以自行下指令安裝。 首先我把我的音樂都存放在 NAS 上,先將 music 資料夾給共享出來 接著到 portainer 中建立三個 volume a. lms-music 輸入在 NAS 分享出來的目錄與使用者、密碼,建立一個 cifs mounted volume b. lms-config c. lms-playlist 接著到 stack 中,複製貼上官方的 docker-compose,若 portainer 已經佔用了 port 9000,則需要更改暴露的 port port:port/tcp 並追加環境變數 HTTP_PORT=port,我最終的 stack 設定為: lms: image: lmscommunity/logitechmediaserver volumes: - lms-config:/config:rw - lms-music:/music:ro - lms-playlist:/playlist:rw - /etc/localtime:/etc/localtime:ro - /etc/timezone:/etc/timezone:ro ports: - 9002:9002/tcp - 9090:9090/tcp - 3483:3483/tcp - 3483:3483/udp environment: - HTTP_PORT=9002 restart: always 點下 Deploy the stack 後就完成了 可以到 container 下看是否已經啟動完成了,並稍微記一下 container 的 hash,在稍後 windows 的設定中會出現。 piCorePlayer 設定 進入到 piCorePlayer web 中的 Squeezelite Settings 設定頁面,並在 LMS IP 中輸入 portainer 的 ip 位置後點擊 Save,大功告成。 接著到 portainer_id:9002 中就可以看到 lms 的畫面了 Squeezelite-X 設定 windows 中的 Squeezelite 設定更為簡單,到 Microsoft Store 取得並安裝 Squeezelite-X後打開,整個 logitech media service 似乎已經整合好 service discovery 了,直接在設定頁中的 Host 中看到剛剛起好的 docker container name 結語 lms 社群看起來還是有很多人在維護,設定起來十分簡單,數位流追求的就是方便...

2021-12-04 · 1 min · 199 words

Prometheus 學習筆記 - 基本架構與資料結構

Prometheus Overview 架構 Exporter: 要被採集的目標 job 中曝露 metrics 的組件,負責轉換資訊成 prometheus 可解讀的格式。由於某些早於 prometheus 的 service 因為某些原因,不想主動在服務中曝露 metrics,故可以用一些額外的 exporter 將這些 service 中的 metrics 轉成 prometheus 格式,並曝露埠。 node exporter mysql exporter Push Gateway: 由於有些任務時間太短,可能不到 prometheus pull 的週期,可讓這些 jobs 主動把 metrics push 到這個 push gateway,好讓 premetheus server 可以 pull。 Prometheus Server Retrieval(retrieval system): 主要負責 pull 指定的 target # /etc/prometheus/prometheus.yml scrape_configs: - job_name: "prometheus" static_configs: - targets: ["localhost:9090"] - job_name: "node_exporter" static_configs: - targets: ["localhost:9100"] TSDB: 時間序列資料庫,存放 pull 到的 metrics HTTP Server: 為 PromeQL 查詢提供接口 Service Discovery: kubernetes: 自動發現 k8s 中 pod 增加減少以及 probe 異動等等 file_sd: 通過 config 實現服務的自動發現 Alert Manager: 當 prometheus server 發現某某某 job 已經達到設定好的通知閾值進行通知的 service。 PromeQL: 無論是自帶 web UI 或是串接 Grafana,都是通過 http 進行 PromeQL 查詢後做視覺化處理 TSDB 中的時間序列資料。 資料結構 下面範例中會有更詳細說明...

2021-09-18 · 3 min · 638 words

Raspberry pi 4 + piCorePlayer 7.0.0 折騰筆記

前言 鑒於想要剛好逛到 Raspberry pi 4 出了(2019),剛好手邊又有兩顆閒置的喇叭,於是產生了做一套網路串流音樂撥放器。用到的硬體如下: Raspberry pi 4b 4G ver 1.2 樹莓派的部分選用 4G 版本,由於 4G 跟 8G 版本差價有點大,僅作為多媒體撥放器,應該不需要那麼大量的記憶體,故降梯成本僅選用 4G 版本。 至於 1.2 版本差在哪裡可以參考這篇文章,主要修正了 type-C 供電問題。 Argon ONE m.2 由於 pi 4b 的 cpu 較 3b+ 升級很多,同時發熱量也提升了,故得選用一個同時具有散熱、美觀、擴充的外殼,剛好手邊有汰換下來的 m.2 SATA SSD,於是選擇了 Argon ONE m.2。 直流電源供應器 儘管線性電源如 Keces P3 或便宜一點 ifi iPower X 或是老虎魚都是很好的穩定 5V 直流電源供應器,但由於使用樹莓派就是不想花大錢,用比系統本身還高價如此多的周邊,似乎有點本末倒置,魚是只用了手機的 type-C 5V/3A 變壓器作為電源供應器。 硬體安裝 硬體安裝部分不在這次探討範圍,由於每個人使用的外殼均不相同,文章中就假設是裸機設定。 系統選擇 由於是第一次接觸 Raspberry pi as audio player,一開始是看到 Volumio 與 Moode 等等,也實際安裝了一次 Volumio,但由於慧根不夠(X),或是不知道撞到了什麼,只要不小心設定錯音訊,便會導致系統無法撥音樂,也懶得 debug 了,於是想說乾脆來挑戰看看 piCorePlayer。...

2021-05-02 · 4 min · 799 words